首页 > 凯仕铁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球墨铸铁的夹渣缺陷该怎么解决?

球墨铸铁的夹渣缺陷该怎么解决?

发布日期:2025-07-04来源:阅读量:3

球墨铸铁生产过程中,夹渣缺陷是常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铸件表面或内部存在非金属夹杂物(如MgO、SiO₂、硫化物等),严重影响铸件的力学性能和外观质量。让我们先从成因开始分析。


一、夹渣缺陷的主要成因

  1. 熔炼与球化处理阶段

    • 炉渣残留:熔炼时未彻底扒渣,导致炉渣混入铁液。

    • 球化反应产物:球化剂(如Mg)与铁液中的O、S反应生成MgO、MgS等夹渣。

    • 孕育剂残留:硅系孕育剂未完全溶解,形成SiO₂夹杂。

  2. 浇注与凝固阶段

    • 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铁液流速过快或紊流,导致渣粒卷入铸件。

    • 挡渣效果差:浇包或浇口杯未有效挡渣。

    • 凝固速度慢:厚大件凝固时间长,渣粒上浮不充分。


二、系统性解决方案

1. 熔炼与球化工艺优化

  • 严格扒渣:熔炼后、球化前彻底清除炉渣,球化处理后静置2-3分钟使渣上浮。

  • 控制球化剂加入量:避免过量Mg(通常0.03%~0.06%残留Mg),减少MgO生成。

  • 选用低硫生铁:原铁液硫含量控制在0.02%以下,降低MgS夹渣风险。

2. 浇注系统改进

  • 采用底注式浇注:减少铁液紊流,避免渣粒卷入(如采用茶壶包浇注)。

  • 增设过滤网:在横浇道或内浇口放置陶瓷过滤网(孔径1-2mm),拦截微小夹渣。

  • 增大集渣包:在浇注系统末端设计集渣冒口,收集上浮渣滓。

3. 铸造工艺调整

  • 提高浇注温度:适当提高铁液温度(≥1380℃),促进渣粒上浮。

  • 优化冒口设计:厚壁部位设置保温冒口,延长渣粒上浮时间。

  • 快速凝固:通过冷铁或局部激冷,缩短凝固时间,减少夹渣滞留。

4. 检测与过程控制

  • 炉前检测:采用光谱仪监控铁液成分(S、O含量)。

  • 超声波探伤:对关键铸件进行无损检测,定位夹渣缺陷。

  • 工艺标准化:建立熔炼-浇注-凝固全流程作业规范。


三、总结

解决夹渣缺陷需多环节协同控制

  • 源头减少渣源(低硫铁液、精准球化);

  • 过程拦截渣粒(过滤网、集渣包);

  • 末端促进排渣(高温浇注、优化凝固)。
    通过系统优化,可显著提升球墨铸铁件的洁净度和可靠性。


本文标签: 返回列表
隐私协议
×

平台信息提交-隐私协议

· 隐私政策

暂无内容



×
立即询价
请填写以下信息获取最低报价(信息保密,不对外公开),官方服务顾问将在24小时内联系您,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