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细
目前行业内常用的检测铸件质量的方法主要分为无损检测和破坏性检测两大类,它们共同为铸件质量的全面把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无损检测是在不损害、不破坏被检对象的前提下,对其表面和内部分析,是控制铸件质量最常用的在线检测手段。
视觉检测 (VT) - 最基础的初筛
方法: 依靠人眼或借助放大镜、内窥镜等工具直接观察。
目的: 发现表面明显的缺陷,如裂纹、冷隔、粘砂、浇不足及宏观尺寸偏差。这是评估铸件质量的第一道关卡。
渗透检测 (PT) - 表面开口缺陷的“显影液”
方法: 将有色或荧光渗透液喷洒于表面,渗入缺陷后,用显像剂将其吸出,从而显示痕迹。
目的: 专精于检测非多孔性材料(如铝合金、不锈钢铸件)的表面微小裂纹、气孔,是提升铸件质量表面品质的关键。
磁粉检测 (MT) - 铁磁性材料的“专属探员”
方法: 对工件磁化后,在表面喷洒磁粉,缺陷处会形成磁痕堆积。
目的: 高效检测铸铁、铸钢等铁磁性材料表面及近表面的缺陷(如细微裂纹、夹渣),对于这类材料的铸件质量控制不可或缺。
超声波检测 (UT) - 内部结构的“B超”
方法: 利用高频声波穿透铸件,通过接收反射波来判断内部情况。
目的: 主要用于探测内部缺陷如缩孔、缩松、夹渣等,并能精确测量壁厚,是评判内部铸件质量的重要工具。
射线检测 (RT) - 内部缺陷的“X光片”
方法: 利用X或γ射线穿透铸件,在底片成像,通过影像黑度差异判断内部情况。
目的: 能最直观地显示内部气孔、缩孔、夹杂等缺陷的二维形状和分布,为铸件质量评估提供最权威的影像证据。
破坏性检测需要通过取样或破坏工件来获取数据,虽牺牲了个体,但为评估整批产品的铸件质量提供了本质依据。
力学性能测试 - 强度的“试金石”
拉伸试验: 测定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等关键指标。
硬度试验: (布氏、洛氏) 快速检测表面硬度,间接反映耐磨性和强度。
冲击试验: 测定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韧性。这些数据是量化铸件质量性能水平的硬性标准。
金相分析 - 微观世界的“显微镜”
方法: 取样、磨抛、腐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 分析微观石墨形态(如球化率)、基体组织(珠光体、铁素体比例)、晶粒大小及显微缺陷。这是从本质上研究和提升铸件质量的科学途径。
化学成分分析 - 品质的“基因检测”
方法: 使用直读光谱仪(OES)或碳硫分析仪进行快速精确分析。
目的: 确保所有元素含量(C, Si, Mn, S, P及合金元素)严格符合标准要求。化学成分是决定铸件质量一切性能的先天基础,容不得丝毫偏差。
平台信息提交-隐私协议
· 隐私政策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