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仕铁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夹渣与砂眼:外来夹杂缺陷的控制

夹渣与砂眼:外来夹杂缺陷的控制

发布日期:2025-05-16来源:阅读量:6

夹渣和砂眼虽然都属于外来夹杂缺陷,但二者的来源和性质不同,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夹渣缺陷主要指铁液内部的熔渣被卷入铸件形成的缺陷,在铸件内部或表面的孔穴中可见明显熔渣,多呈暗灰色不规则形态。这种缺陷的形成主要与熔炼和浇注工艺有关:一是铁液温度不足(<1350℃)导致渣铁分离不充分;二是浇注系统挡渣效果差(如未使用茶壶包或过滤网);三是浇注过程中断流(间隔>5秒)卷入表面熔渣。某液压件厂统计显示,采用茶壶包并加装陶瓷过滤网后,夹渣废品率从7%降至1%。解决方案包括:提高铁液温度至1400-1450℃促进渣铁分离;在浇包中加入0.1-0.2%的珍珠岩或干砂聚渣;使用茶壶式浇包或设置挡渣坝(高度≥50mm);采用泡沫陶瓷过滤网(孔径10-20ppi)过滤铁液;保持连续浇注,避免中断。

砂眼缺陷则是由于型砂颗粒进入铸件形成的缺陷,在孔穴中可见明显砂粒,多呈铸型砂的原始颜色。这种缺陷主要与造型工艺有关:一是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如直冲砂芯,流速>1m/s)造成冲刷;二是砂型强度不足(湿压强度<0.12MPa)或紧实不均匀;三是合箱前清砂不彻底(残留砂粒>0.5mm)。某发动机缸盖生产线数据显示,将浇注系统改为切线导入并提高砂型紧实度后,砂眼缺陷减少80%。防治措施包括:优化浇注系统设计,采用底注或切线导入(流速控制在0.5-0.8m/s);提高砂型紧实度(手工造型捣实≥3遍);在易冲砂部位使用铬铁矿砂或锆英砂(耐火度>1600℃);合箱前用吸尘器彻底清理型腔(残留砂粒<0.2mm);对于复杂砂芯可采用浸涂涂料(厚度0.3-0.5mm)增强表面强度。

表:灰铸铁夹渣与砂眼缺陷的工艺对比

工艺环节夹渣控制要点砂眼控制要点
熔炼温度≥1400℃,加珍珠岩聚渣-
浇注系统茶壶包、过滤网、挡渣坝底注/切线导入,流速0.5-0.8m/s
型砂-湿压强度≥0.12MPa,紧实均匀
涂料-浸涂厚度0.3-0.5mm,锆英粉基
浇注操作连续浇注,避免断流合箱前吸尘清理,残留砂<0.2mm
特殊措施苏打粉脱硫后加石灰聚渣高冲砂部位用铬铁矿砂


本文标签: 返回列表
隐私协议
×

平台信息提交-隐私协议

· 隐私政策

暂无内容



×
立即询价
请填写以下信息获取最低报价(信息保密,不对外公开),官方服务顾问将在24小时内联系您,请保持电话畅通!